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中风病】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启动实施的建设项目,遴选了1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作为基地建设单位,明确了冠心病、中风病等14类疾病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
针灸学科创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目前是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管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管局针灸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针灸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天津市中医针灸优势重点专科。
针灸专科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头科室,享有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各种先进诊疗设备,下设52个门诊,年均门诊量58.8万人次,下设16个病区,开放病床800余张,年出院病人1.6万余人次,临床服务能力全国第一。专科学术带头人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本专科以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为主要特色,“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被纳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及美国考试委员会教材,列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科技惠民计划推广项目成果库。
本基地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积极探索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代表的中医治疗中风病难治后遗症—痉挛性瘫痪和吞咽障碍,、卒中后常见情感障碍—卒中后抑郁、中风病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开展了针刺手法量化研究,明确了针刺量效关系,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所创新,将中风病本身的研究拓展到预防中风病、中风病后遗症康复的新领域、新方向,形成中风病防控一体化模式。中风病及高血压的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级课题51项,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7项、国家行业专项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攻关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省部级课题52项,科研经费7308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

学术带头人石学敏院士

针灸学科大合影
【冠心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冠心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于2011年发起成立全国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逾百家,成功举办了八届学术研讨会,协作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围绕冠心病中医证候流调、名中医经验整理、临床疗效评价和推广以及相关规范共识制定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2017年全国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2018年全国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